学习平台登录

集团网站

博客

登录

注册

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免费咨询

    关注新学源公众号

    免费问咨询师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手机浏览

    或在手机浏览器中输入

    m.xxyedu.com

咨询热线:4000-911-365
提问7*24小时在线解答

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专升本政治

全真模拟(一)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并好是式自也气出会共步虽面儿,如父的为界室一特分节0。[应试指导]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物是观念的集合”这一观点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能动反映论的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答案:B

 

解析:“物是观念的集合”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3.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规律的客观普遍性和复杂性

答案:A

 

解析: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4.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最基本的观点是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质量互变规律和对立统一规律

C.联系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和系统的观点

答案:A

 

解析:联系和发展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两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最基本的观点,也是唯物辩证法理论的总特征。

5.事物的矛盾包括两基本属性:斗争性与同一性。下列强调同一性的是

 

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②垃圾,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③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④没有当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就不会有今天的和平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②④均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都强调了同一性,故选C。①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③强调了矛盾的斗争性。

 

6.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理论,一种是唯理论,另一种是

A.经验论

B.循环论

C.直线论

D.不可知论

答案:A

 

解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辩证统一,若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则会导致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辩证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答案:D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是以科学实践观为核心,所以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8.马克思主义哲学最直接的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C.法国所有革命学说

B.英国政治经济学

D.黑格尔哲学

答案:A

解析:马克思结合当时的社会实践,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辩证法思想,并对之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批判地吸取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基本内核”唯物主义思想。

 

9.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答案:B

 

解析: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为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10.假象同真象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一种

A.辩证法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答案:B

 

解析:假象是唯心的、是主观想象的,等同于意识;真象是客观存在的,等同于物质,在这里我们首先可以把它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其次,假象同真象一样,代表了联系,所以也涉及唯物辩证法。“辩证法原意指辩论中揭露对方议论中的矛盾并克服这些矛盾的方法,在这里主要指对立统一规律。

 

11.社会进步的最终动因在于

A.某些个人的意志

B.社会大多数人的意志

C.进步阶级的意志

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答案:D

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都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社会进步的最终动因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12.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哲学上讲,这体现了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是指矛盾的普遍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矛盾的特殊性,因此选B.

 

13.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

A.一元论

B.可知论

D.诡辩论

C.不可知论

答案:C

 

解析:它与可知论相对,是一种哲学的认识论,它认为,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是无法认识的

 

14.社会形态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答案:A

解析:社会形态是指生产力在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体。

 

15.毛泽东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党的会议是

A.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B.中共七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八大

答案:B

 

解析:毛泽东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了“理论联系实践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三大优良作风。

 

16.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是

A.封建地主阶级

B.中国小资产阶级

C.中国大资产阶级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答案:A

 

解析:国外的帝国主义必须找到国内对应的代理人,才能将自己在华利益最大化。而这些代理人,在当时的中国只能是地主、官僚和买办。

 

17.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是

A.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B.1840年以后中国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1919年以后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1927年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答案:A

 

解析:毛泽东认为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它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因此,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是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18.我国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采取的方针是

A.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B.利用、限制

C.鼓励、支持、扶助

D.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

答案:A

解析: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贯彻了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的阶级路线,指导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19.我国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B.全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答案:C

解析:1956 年,中国的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这表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同时,它也标志着我国的剥削制度被消灭。

 

20.毛泽东在论述三大法宝的相互关系时指出,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是

A.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

B.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

C.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D.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答案:A

解析: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主要法宝。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党的建设是掌握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21.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标志着向农村进军的新起点是

A.南昌起义的余部转入农村

B.湘赣边界起义后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答案:B

解析: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的进军,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由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从城市转向农村)的伟大探索。

 

22.中共历史上的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都

A.及时作出了挽救党和革命的决定

B.为长征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C.推动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促成了团结抗日局面的实现

解析:A

 

解析: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领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遵又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领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的正确领导,两者的共性即是A。

 

23.在实践上把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城市转入农村的是

A.南昌起义

B.土地革命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答案:C 

 

解析: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把队伍带到井冈山开创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24.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的是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案:D

解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

 

25.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

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矛盾

答案:C

解析: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6.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

A.依法治国

B.权力制衡

C.人民当家作主

D.多党合作

答案:C

 

解析: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27.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A.联系具有复杂多样性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答案:D

 

解析: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两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2)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3)承认事物内部矛盾的观点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观点。其中,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第三点,因为只有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才能科学的说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坚持发展的观点才能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

 

2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取决于

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

D.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答案:A

 

解析: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能动作用.

 

2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

B.促进国民文化素质

C.促进物质文明建设

D.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答案:A

解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0.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

B.“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C.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答案:A

 

解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31.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

A.是完全一致的

B.本质上是统一的

C.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D.形式上是统一的

答案:B

解析: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和平与发展

C.革命与战争

D.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当今的时代主题。

 

33.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解决,主要是由于

A.争霸与战争成为当前时代的主流

B.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引起的战争时起时伏

C.人口增长失控,资源破坏,环境恶化

D.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作祟

答案:D

 

解析:霸杈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北大三白9

 

34.十九大指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

A.民主法制建设

B.建设生态文明

C.增进民生福祉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答案:B

 

解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5.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

A.加强党的建设

B.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C.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答案:C

 

解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初的政治宣言。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36~40.为时事政治题(略)。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0分)

二、辨析题:41~4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41.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答:正确。

(1)历史分析方法要求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

面的考察。要尊重历史事实,如实反映历史人物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如实反映历史人物的历史作

用和历史地位。无视历史人物的历史局限性,对其过分夸大、美化或拔高是不对的;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

用现代人的标准苛求前人也是不可取的。历史人物本身是变化发展的,应当用发展的观点给予如实的评

价。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把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系中,同他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

(2)在评价无产阶级领袖人物时,同样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一方面,要高度肯定他们带领

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伟大功绩;另一方面,又应指出他们在认识和行动上所存在的历史局限性,包括

不回避他们的失误和错误。

42. 人工智能就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典型表现,可以取代人的意识。

   答:错误。

(1)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

(2)人工智能可以部分地代替人脑的功能,并且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人脑,可以提高人们的意识能力和水

平,但是永远无法取代人的意识,其原因是:第一,人工智能属于无意识的机械或物理的过程,而人的智能

活动则主要是生理和心理的过程;第二,人工智能不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它不会主动提出新问题,更不能

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第三,与人的意识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不同,人工智能不具有社会性。

一、简答题:43-45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3. 什么是社会意识?简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

 答案: (1)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面,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客观过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主要表现在:社会意识的产生、变化与发展根源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社

会意识的内容,无论其具体形式和水平如何,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中的阶级属性是对社会存

在中阶级关系的反映。

44. 简述中国无产阶级为什么能够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

 (1)中无产阶级之所以能够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由其自身的特点和优点决定的。中国无产

阶级具有同世界各国无产阶级一样的优点: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是历史上最进步

的阶级。

(2)此外,中国无产阶级还有许多其他国家无产阶级所不具备的特点,主要是:其一,中国无产阶级成长于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这些压迫的严重性、残酷性是世

界上少有的,因而中国无产阶级更富于革命的彻底性和坚决性;其二,中国的产业工人大多来自破产的农

民,因而比较了解农民的痛苦和要求,便于和农民结成天然的联盟;其三,中国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但特

别集中,易于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45.简述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内部改变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一般

来说,它并不改变该社会的根本制度和根本性质。社会改革中既有量变,也有阶段性的或局部性的部分

质变。

(2)社会改革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它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社会制度持续存

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二,它可以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作

量变或局部质变的准备。

(3)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广泛深刻的伟大变革,从性质上看,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改革的直接对象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和思

想观念。

(4)总之,社会改革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通过对一定社会制度下

的不合理的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巩固、完善一定的社会制度或使其持续存在,从而推动社会经济、政治

和文化有某种程度的发展。

46.试述辨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争取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

 (1)辩证否定观的内容是:第一,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第二,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和联系的环节,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2)坚持辩证否定观,对待我国文化遗产,就要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封建主义糟粕,吸取其精

华,发展社会主义的新文化。既要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

复古主义。

(3)坚持辩证否定观,对待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既要博采各国文化

之长,又要批判和抵制其中腐朽的东西,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要反对盲目排外和全盘西化两

种错误倾向。

同学们请记住本站网址,方便查看更多资料:https://www.xxyedu.com/
点赞(0) 打赏

相关推荐

2022-10-09专升本《建筑材料》判断题及选择、填空题
2022-10-09专升本(工程管理)考试练习题_招投标与合同管理(5)
2022-10-09专升本(工程管理)考试练习题_招投标与合同管理(4)
2022-10-09专升本(工程管理)考试练习题_招投标与合同管理(3)
2022-10-09专升本(工程管理)考试练习题_招投标与合同管理(2)
2022-10-09专升本(工程管理)考试练习题_招投标与合同管理(1)
2022-10-022009年7月自学考试《金融理论与实务试题》历年真题
2022-10-022013年1月自学考试《国际运输与保险》历年真题与答案
2022-10-022013年10月自学考试《国际运输与保险》历年真题与答案
2022-10-022015年4月自学考试《消费经济学》历年真题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提问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